這個思路是從某個網路討論串開始的。


有人貼了一篇大意是「台灣的iPod世界最貴」這樣的文章,他引述了好幾個國家的價錢,然後換算過來以後,台灣最貴這樣...

之後一定就會有網友筆戰啦...畢竟這是一篇比較文,加上PC跟Mac的論戰很容易被加進來,後面有人也開始對於這篇比較的方式作抨擊,有人認為他沒有考慮國民所得,或者有人認為他幹嘛都只說比我們便宜的國家,巴西跟紐西蘭的價格,換算過來明明比新台幣高....之類之類的...

這樣說可能很不客氣,但是大部分回應都會是類似,"靠 台灣蘋果要死啊 定價那麼貴"、"以後不買蘋果了"、"喔 原來台灣蘋果把我們當凱子",這樣的回應。

雖然這種回文,可以措辭客氣也可以很情緒攻擊,但是文辭客不客氣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種回應表示回文者只是單純照原文全盤接收資訊以後,再做出個人情緒性的反應,意義不大,至少對於了解事實的真相而言意義不大,可以全部跳過不用看。

這有可能是大部分在網路論壇上悠遊的人,比較屬於調劑身心與放鬆目的,所以沒打算把每一個發言都太過精心分析、費時費力。

少部分的讀者,則認真的評析了原發文者的比較方式乃至於成本計算,也就是上面所言的,有人認為沒考慮國民所得、有人認為他故意挑比我們便宜的國家,甚至有人笑說他故意挑先進國家以及蘋果市場比較大的國家來跟市場比較小的台灣比。

好,網友怎麼補充「如何計算台灣iPod是否太貴」,其實也不是重點,重點是,其中有篇文章突然插嘴,也才引發了本篇的思考。

該篇的大意是 「只有作代工的思考模式,才是在那裡算成本、節稅率,計算到底貴多少、吃虧多少?商業手段上,只管多少錢可以賣出一定數量,進一步是怎麼打造通路跟形象...等等問題」

雖然這篇很快又被大部分的情緒文淹掉了,這很正常...

所以有兩個大部分要在後面被我討論,

第一個部分,我們到底都怎麼看待一個訊息,乃至於怎麼去思考一個訊息的?

第二個部分,我們都怎麼去思考我們的行動方式,並下決斷要不要這麼做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wpa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