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樣會不會找不到工作...會不會???』

『這能當飯吃嗎?別玩了..收起來,讀書去!』


以上的類似對話是我們社會中常見的,其中總是帶有一些擔心、害怕,但是這種擔心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帶給自己的,而且是從小就被灌輸在潛意識中,是社會賦予的,是父母、社會給我們的包袱,教導我們要中庸、不要往危險的地方走、不要別人沒走過的。

 

所有關心孩子的父母多半都會教你要停在安穩的地方,做安穩的事情,別去自找麻煩!倒不是說父母的話就一概不要聽;只是說父母的著眼點只是在 『保全你自己』、『不使你受傷害』,然則,自己的著眼點卻應該是在於『過好我自己的人生』,這兩個著眼點所導致的決定有時是一樣的,那時便應該當個聽話的孩子;有時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父母與孩子溝通技巧的大考驗。


 

人生是我們自己的啊!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我們可不是為了父母而對自己的人生去負責;我們的人生評價如何,或許是子孫寫族譜的時候要頭痛的事情,但是規劃好、過好我們的人生,我們自己絕對責無旁貸。所以,選擇也該是自己選的,往往需有背離世俗、社會、外在、以及父母的勇氣。


背離,其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做到的,背離,並不是叫你一定要做驚世駭俗的舉動。

華人的社會,是比較趨向隅功利主義,是趨向『利潤』、『效率』,在這樣的潛意識中,其實我們需要有相當的體認,才能跳出來思考,我們都會讚嘆藝術家們擁有極大的勇氣,在這個社會中堅持自己要的,不顧別人的懷疑 - 這能當飯吃嗎?


其實,我們也常常會看到更多的例子,是沉默寡言又無趣的上班族,在下班之後精神奕奕的進行他的興趣,也許是攝影、油畫...等等不一定能當飯吃的活動,這則是一種現實與夢想、興趣的妥協,我們讚嘆、看完這些例子之際,卻往往忘記了,其實我們也可以是藝術家、大畫家,只是我們忘記給自己機會罷了,只是我們不知不覺中被社會的功利思考影響了,忘了自己的最初夢想...


可曾記得自己更久以前的夢想?千萬別忘記,你應該要在未來的某一天實現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wpa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